[……]
黄槽刚竹
[……]
河竹
河竹为刚竹属的一种竹子,学名为Phyllostachys rivalis H. R. Zhao et A. T. Liu
茎: 秆高4米,直径1.5-2厘米,幼秆褐紫色或黄绿色,有不甚明显的紫色纵条纹,具白粉及向下的细刺毛,尤以节下方为密,老竿棕黄色,略带紫,二、三年秆仍有刺毛或粗糙;节间最长为24厘米,壁厚为2.5-3毫米;秆环隆起,高于箨环;箨环最初生有纤毛;
叶: 末级小枝具(2) 3-5 (7)叶,叶鞘紫色,被柔毛,上部尤密;无叶耳,鞘口繸毛直立;叶舌高约0.5毫米,紫红色,截形;叶柄短,长约1毫米;叶片较小,质地稍厚,长圆状披针形,长4.6-8厘米,宽0.6-1.1厘米,[……]
寒竹
寒竹为寒竹属寒竹组的竹类,学名为Chimonobambusa marmorea (Mitf.) Makino。
灌木状竹类,秆高1-1.5(3)米,基部数节环生刺状气生根,径粗0.5-1厘米;节间圆筒形,长10-14厘米,绿色并带紫褐色,秆壁厚,基部节间近实心;秆环略突起;箨环起初有一圈棕褐色绒毛环,以后渐变无毛;秆每节分3枝,以后可成多枝。
箨鞘薄纸质,宿存,长于其节间,背面的底色为黄褐色,但间有大理石状灰白色色斑,无毛,或仅基部疏被淡黄色小刺毛,鞘缘有不明显而易落的纤毛;箨耳缺;捧箨舌低矮,截形或略作拱形;箨片呈锥状,长2-3毫米,其基部与箨鞘相连处几无关节。
末级小枝具[……]
桂竹
桂竹为刚竹属竹种,学名为Phyllostachys reticulata (Ruprecht) K. Koch。
秆高可达20米,粗达15厘米,幼秆无毛,无白粉或被不易察觉的白粉,偶可在节下方具稍明显的白粉环;节间长达40厘米,壁厚约5毫米;秆环稍高于箨环。箨鞘革质,背面黄褐色,有时带绿色或紫色,有较密的紫褐色斑块与小斑点和脉纹,疏生脱落性淡褐色直立刺毛;箨耳小形或大形而呈镰状,有时无箨耳,紫褐色,繸毛通常生长良好,亦偶可无缝毛;箨舌拱形,淡褐色或带绿色,边缘生较长或较短的纤毛;箨片带状,中间绿色,两侧紫色,边缘黄色,平直或偶可在顶端微皱曲,外翻。
末级小枝具2-4叶;叶耳半圆形,[……]
龟甲竹
龟甲竹为刚竹属的一种竹类,学名为Phyllostachys edulis ‘Heterocycla’。
本种系经我国群众长期栽培,已产生了许多栽培型;其中的毛竹 P. heterocycla cv. Pubescens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,应为原型,而其他的栽培型则都应是由毛竹派生出来的,但由于植物国际命名法规中优先律的限制,因此毛竹只能作龟甲竹的栽培型处理,而龟甲竹的学名反而成为原栽培型了。
秆中部以下的一些节间极为缩短而于一侧肿胀,相邻的节交互倾斜而于一侧彼此上下相接或近于相接,其他性状同毛竹。
各地毛竹林中零星出现,少有成小片生长。模式植株栽培于法国。
本栽培型能[…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