秆高4~5m,直径2~4cm。
秆和枝节间黄色,具宽窄不等的绿色纵条纹;新鲜秆箨淡绿色,有黄白色纵条纹,可与孝顺竹相区别。
产四川、广东和台湾。9~11区 。栽培甚广的著名观赏竹种。
参考资料
- 易同培;史军义;马丽莎;王海涛;杨林.中国竹类图志[M].科学出版社:北京,2008:128.
[……]
竹类AI–识竹,让大家了解竹子
秆高4~5m,直径2~4cm。
秆和枝节间黄色,具宽窄不等的绿色纵条纹;新鲜秆箨淡绿色,有黄白色纵条纹,可与孝顺竹相区别。
产四川、广东和台湾。9~11区 。栽培甚广的著名观赏竹种。
参考资料
[……]
倭形竹( Indosasa shibataeoides McClure )为箣竹超族(BAMBUSATAE,又名簕竹超族),倭竹族( SHIBATAEEAE Nakai )大节竹属(Indosasa McClure)。
在植物智(中国植物志网络版)中将倭形竹归为摆竹(Indosasa acutiligulata Z. P. Wang et G. H. Ye ),现已更正。但倭形竹的形态描述信息仍未更正,仍为摆竹信息。以下对于倭形竹的形态描述参考易同培先生所编写的《中国竹类图志》及网络资料。
秆高1.6~2m,直径0.8cm左右,节间长为10~20cm,无毛,靠近顶部的几节发生强烈的[……]
[……]
天目早竹又名燕竹、雷打竹,学名为Phyllostachys tianmuensis Z. P. Wang et N. X. Ma,刚竹属的竹类。
秆高7~8m,直径3~4cm;节间长约20cm,幼时绿色,分枝一侧沟槽具黄色纵条纹;秆环与箨环同高。箨鞘淡红褐色,具褐色小斑点,其下部斑点较密,微被白粉,上部近边缘紫红色,无缘毛;箨耳及鞘口䍁毛缺失;箨舌拱形或近截平,暗紫褐色,背部具粗毛,边缘具短纤毛;箨片外翻,长披针形或带状,中部以上皱曲,绿色,近边缘黄色。
小枝具叶2~3;叶耳和鞘口䍁毛均无,叶舌拱形或近截形:叶片长达15cm,宽约2cm,下面 初时被柔毛。
笋期3月下旬至4月[……]
唐竹为唐竹属的竹子,学名为Sinobambusa tootsik (Sieb.) Makino。
秆高5-12米,直立,直径2-6厘米,幼秆深绿色,无毛,被白粉,尤以在下方更为显著,老秆无毛,有纵脉;节间在分枝一侧扁平而有沟槽,节间长30-40厘米,最长可达80厘米;箨环木栓质隆起,起初具紫褐色刚毛;秆环亦隆起,与箨环近同高;节内略凹下。
箨鞘早落性,革质,近长方形,先端钝圆,背面初为淡红棕色,并被薄白粉和贴生棕褐色刺毛,尤以基部最密,边缘具淡黄色而基部紫红色之纤毛;
秆基部者箨耳微弱,竿中部者箨耳伸出,呈卵状至椭圆状,秆先端者箨耳通常呈镰刀状弯曲,棕褐色[……]
[……]